二百零九节 货币的信用(1/2)

除了门面上的零售和部分批和额进货还能用到现金之外,他们和上下游的大客户之间的货款交割已经开始采取“票据化”结算模式。

如此一来,张记食品公司的法人张毓他爹在“钱”这件事上看到的就是票据,他每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盖章和签字,看着票据一张一张的进来,又一张张的出去,让耍弄了几十年银子铜钱的张毓他爹产生了一种严重的不安全感。

私底下,免不了要和他这个宝贝儿子嘀咕嘀咕--这澳洲人的事有准信没有?

新币行这件事是元老院在广州施政的重要举措,秦元老负责的舆情网络自然也是要做出相应部署的。特别是张毓自己也是商人家庭出身,自然更有言权。

这个可就比刚才点“闲话”来得复杂了,不但要“宣传”出去,还得“服”他人。张毓琢磨着紧紧把每周舆情培训上的话出去还不行,得有更有服力的辞才行。

“何老板,这大宋的宝钞靠不靠谱,我不敢,”张毓娓娓道,“不过您老觉得澳洲人办事牢靠不牢靠?”

“这个的确没的。”何老板点头,“我虽是本买卖,没和澳洲人做过什么生意,可是也听人,澳洲人经商最讲信用。即不仗势欺人,也不拖欠货款,以次充好。”

“这就是了。”张毓知道这茶居老板其实对澳洲人观感甚好,因为这里距离承宣大街近,衙门里的衙役公人,豪富之家的奴仆,以及攀附在这些人周围的各种城狐社鼠时常会出入此地,他不是什么有大门槛作靠山的人,免不了要受他们的勒索,间或伺候不周,还要摔碗砸桌。他也只能忍气吞声,笑脸相迎。

澳洲人来了之后,市面顿时为之一清。警察上街巡逻,治安整肃,不但城狐社鼠不敢滋扰,澳洲人自己的公人差役来店里饮茶,也都按价付款,绝无吃了一抹嘴喊声“记账”就走人的现象。为了这个,何老板也翘了好久的大拇指。

既有这样的基础,服起来就不算太难。只要从澳洲人的善举德政上着手就行。

“……你想,澳洲人即是重信守义之人,岂能在这钱钞的事情上作假,坏自己的名声?”张毓道,“澳洲人若要求财,这广州就是他们的下,只要进城大略三日,要多少金银财宝不可得,何必用这样的手段敛财?”

何老板似乎有些被服了,可是这毕竟事关钱财,多少年来习惯的白银铜钱现在变成了一张纸片,并不是简单的几句话就能通的。

“再者,流通券一物,在琼州府已经流通了许久,过去广州偶然也见。虽在本地行用不开,可是在琼州可是畅行无阻多年了,亦未听变成一张废纸之事――城里去过临高做生意的人可不少――您老肯定听过。”

何掌柜倒也的确听不少茶客起过“澳洲流通券”的事情,不过那时候只是作为一桩奇闻轶事来听,没想过有朝一日澳洲人会在广州也用。起来的确没有人流通券有问题――当初去做买卖的人,虽然去得时候都得把银子换成流通券,但是走得时候要再换回银子也从没听有什么为难的。他有些被动了,不觉微微点头。

“再者了,我们这样的买卖人,能摸到多少银子?一忙到头,除了能落些散碎银子,收到的还不是各式各样的铜钱――您,这铜钱又能比澳洲人的辅币券值钱到哪里去?”

这话却是很要紧。大明虽没“劣币驱逐良币”这样的法,但是市场上这一规律已然是有效的。大家拿出来花用的铜钱,几乎全是又薄又轻,掉到地上甚至会一摔两半的劣币,很少能见到分量足的好钱。

要这种铜钱有什么价值可言,不如多年来大家用制钱已经习以为常形成的信用――大家都认可它是一种“钱”。

不论是张毓还是何掌柜,都不懂货币的定义,但是这些简单的道理也不是想不明白。

“……再了,何掌柜你过去手紧的时候不也做过茶筹,给茶客找钱,给面行、菜贩结账么?你你那竹子做得筹码值什么钱?靠得不就是你在这里多年开店积攒下来的信用!”

此章加到书签